news
新闻中心
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创新(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电气科技创新100个小点子有哪些?
智能家居系统:开发可以根据居民的习惯和行为智能控制家居设备的系统。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实现电动汽车智能充电,在线查看充电情况。 人工智能辅助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安全预警系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监测。
循环使用水。淘米水洗脸会减少痤疮并且美白皮肤,洗菜的水浇花会比清水更有营养。 节制饮食,尤其少摄入高热量食物。营养过剩是浪费资源,恐怖的是,你还必须去健身房或医院减肥,进行资源二次浪费。 让头发,衣服自然晾干。无论干衣机还是电吹风,都是当之无愧的电老虎。
不久前,准东至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新疆段、安徽段、甘肃段相继实现贯通。作为目前世界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输电工程,这条线路的建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技术难题,但一个个“金点子”让这条“能源大动脉”按计划稳步推进。
美国著名企业管理学者阿兰·罗宾逊和迪恩·施罗德在一本名为《免费的点子》的新书中写道:“很多中小型企业都有突破、创新乃至一鸣惊人的梦想,但如果你真的想让新点子为公司带来切切实实的效益,那么,就应该将那些野心勃勃、好高骛远的计划扔到垃圾堆里。
制造锂离子电池电极的新方法
商用锂离子电池电极通常是通过混合活性材料、导电添加剂、聚合物和有机溶剂来制造浆液,然后粘贴在金属基材上,在烘箱中干燥,并切成碎片用于电池。溶剂通过蒸馏被回收。 相比之下,研究人员的工艺涉及将带电的干粉混合在一起,以便它们在喷到金属基底上时能够粘附。然后,干涂层的电极被加热,并用辊子压缩。
干法电极制造技术被誉为锂离子电池工艺的“圣杯”,其在特斯拉4680电池中的应用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尽管早期研发进展缓慢,但特斯拉最近的动作表明其在大规模生产上的布局正进入新阶段。
制备LiFePO4可以不用氢气煅烧,也可以用碳热还原法。磷酸铁锂电极材料主要用于各种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是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其特点是放电容量大,价格低廉,无毒性,不造成环境污染。世界各国正竞相实现产业化生产。但是其振实密度低,影响电容量。
高温固相反应是锂离子电池无机电极材料最常用的制备方法。正极材料生产线涉及多个系统,包括配混、烧结、粉碎、水洗(适用于高镍材料)、包装、粉体输送以及智能化控制。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介绍及合成方法 目前,锂离子电池所采用的负极材料一般都是碳素材料,如石墨、软碳(如焦炭等)、硬碳等。正在探索的负极材料有氮化物、PAS、锡基氧化物、锡基氧化物、锡合金,以及纳米负极材料等。
从图1可以看出,表面包覆是对微晶石墨的电化学性能的有效改性方法,不仅能够提高首次效率,同时包覆后的微晶石墨显示了更好的循环性能,说明表面包覆的微晶石墨是一种良好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复合负极材料。
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模式有哪些?
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模式有:便携充电,使用随车附带的便携充电线连接家用插座充电;家用充电,用户购买电动汽车都会附赠一个家用充电桩;公共充电,有些停车场中,安装有立柱式充电桩或者壁挂式充电桩。
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模式主要分为新能源汽车快充、新能源汽车慢充、新能源汽车换电三种模式。慢充模式采用较低的电流为车用动力电池进行充电,充电时间一般在3小时以上。优点是充电电流和功率都较低,对电动汽车电池寿命影响和对电网冲击都较小。缺点是电动汽车充电时间较长,有紧急电能补充需求时难以满足。
快充模式可以在车辆停车的20分钟至2小时内,以较大电流为动力电池提供快速充电服务。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提高了充电效率,节省了时间。但是,它的缺点是对动力电池组造成了巨大的电流冲击,这可能会降低电池组的循环寿命,并且电池组的成本相对较高。
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方式主要分为快充和慢充两种模式,其中快充和慢充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一般电动汽车的充电口有两个,分别是快充口和慢充口。快充口一般有五个孔,而慢充口有七个孔。此外,一些车辆的充电口会集成在一起,而有些则是分别位于车头和车尾。
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科技创新的重点任务
通过制定引导性政策,产、学、研、用和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构建中国特色的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日本以产业竞争力为第一目标,全面发展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三种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均走在世界前列;美国以能源安全为首要任务,强调插电式电动汽车发展;欧盟以CO2 排放法规为主驱动力,重视发展纯电驱动汽车,仅德国国家电动汽车平台计划就投入近50 亿欧元。
根据2012年3月国家科技部发布《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2010~2015年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第二阶段”,到2015年左右,在20个以上示范城市和周边区域建成由40万个充电桩、2000个充换电站构成的网络化供电体系,满足电动汽车大规模商业化示范能源供给需求。